发布时间:2024-11-28
——辽宁省本溪市林改纪实中国绿色时报8月11日报道7月的日头晒得人流汗,可在辽宁省林改试点市——本溪市的山林中,却不时看到正在设计和安排林业项目的林农。早在2005年,这里的林农就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林权,如今他们像侍弄自家田地一样管护着自己的山林,把致富的希望都投到了八分山上。从“摇头”到“点头”再到“埋头”说起林改,本溪市的林农民有着曲折的心理变化。刚开始,听说村里要开会讲改革,村民们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,认为改革是干部的事,与自己无关,开会你得给我点钱,或供我吃顿饭,林改先行村桓仁县川里村支部书记王春玉说。
后来,看到动真格了,老百姓的劲头儿来了:开会时,够坐30人的会场硬是挤进60多人,挤不进去的就靠在窗户边上听。“四权”改革把老百姓的顾虑都打消了,看到绿色的林权证上有了自己的名字,小市镇的老王乐得合不拢嘴。
现在当地农民在农闲时节,不再只是唠嗑、玩扑克,而是邀请林业技术人员到家传经,把更多精力用在讲技术、学种植、搞经营上。本溪县县委书记史凤友说,2008年全县林业实现产值33亿元,比2007年增长6个亿,农民人均涉林收入3960元,占农民人均收入的60%。林改使本溪的老百姓对林子从开始“摇头”不信任,到林改后的“点头”称赞,再到现在扎根山林“埋头”苦干。
2009年上半年,本溪全市15万农户就有近70%的规划了产业项目,发展红松、林下参、刺嫩芽等6.6万亩。从“管死”到“放活”再到科学经营林改前,林子由村集体统一管理,严格按照政策办事就不会出乱子。林改后,群众会不会照章办事?也不能从原来的管死一下子就放活,放大了出现大面积的乱砍滥伐怎么办?一位经历了林业“三乱”时期的林业干部担忧地说。本溪县洋湖沟村民马长海说,以前山林是集体的,现在是自己的,叫我砍都不砍,一定等到成材,国家批了再砍。
矛盾的出现,使科学营林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2006年底,辽宁省通过了《本溪市加强科学营林的意见》,拉开了本溪市科学营林的序幕。科学经营,编制可行方案是前提。
刚开始时,许多村民方案提出疑问:原来也编方案,编了不执行,有什么用!可是第二年,本溪县洋湖沟村的经营方案执行率超过95%,老百姓一下子看明白了,纷纷找到林业部门要求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和产业发展规划,解决了如何经营、何时经营、经营什么的问题。通过重点森林经营模式的总结推广、地方技术标准的制定,采伐限额直接到户及公示制度的建立,在解决老百姓后顾之忧的同时,实现了森林的越砍越好、越采越多的目标。2008年底,本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74.5%,较林改前增长了1.5个百分点;森林蓄积量达到4900万立方米,较林改前增长了200万立方米。
从分散到联户再到规模发展林权到户,就是将原来由集体统一管理的林子分给老百姓,达到产权明晰效果,但是随之而来的矛盾又出现了。我想在林下种点林下参,他想发展红松……即使在一个沟内,大家的想法也都不一样。林权到户、林地实行分散经营后,单靠一家一户,解决不了防火、防盗、防病虫害等问题。
联户经营,以一沟一坡为单位,几家联合起来,然后由林业部门现场勘察后,征求大家意见,编制发展规划,明确发展项目。问题解决了。
但经过一段时间得运作,大家还是感到这样的小联合,竞争力、抵御风险力不强。于是一批合作经济组织、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。本溪县高官镇西麻户村民自愿成立了森林经营、林蛙养殖、中药材等7个合作小组。洋湖沟采取以流域、林班为单位,以亲情、友情和资金、技术为纽带组建经济组织,促进了林业的再一次大发展。
桓仁县的林下参协会、本溪县的五味籽协会、五里甸子人参协会等一大批县、乡、村协会在市场预测、技术服务等方面作用发挥明显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组建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500多个,引导林农自发组建中药材、干坚果等各类林业协会200个。
林改后,本溪市大力培育红松、林下参、刺嫩芽优势产业,建设了2个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,培育了10个重点红松果材兼用林乡,2个板栗乡,50个中药材专业村和1000个山野菜种植户。分散、联合、规模,这3个词在林改后的本溪有了一个新的诠释。“土地管吃饭、林子管致富”,这是本溪山区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。桓仁县刀尖岭老王家今年林下参卖了80万元,本溪县城沟村老韩家刺嫩芽今年春天卖了10多万元,老黑山村老李家平欧大榛子去年秋天收入了5万多,南芬区三台子村的大叶芹又使老百姓今年收入增加3万元……这样的数据、这样的事例在本溪林改前可称得上“稀罕”,而林改后的今天大家都知道,往后的收入肯定会比现在还得多。
本文来源:tb天博体育-www.zc8888888.com